10月14日,英國路透社發布消息稱,華為正與神州數碼等競購方談判,以出售榮耀智能手機部門,交易價值可能高達250億元人民幣。
?
最近一個多月以來,榮耀將從華為分拆脫離的消息屢屢登上科技行業的頭條,而作為“當事人”,榮耀也屢屢不出預料地表示“消息不實”。
不過正如過往很多最終成真的傳言一樣,科技圈其實很少捕風捉影。榮耀從華為獨立一事,越是被瘋傳、越是被否定,似乎就越表明此事有其內在動因。
事實上,當我們從行業角度出發,考量榮耀所面對的局勢,也許會發現,對于當下的華為和榮耀來說,獨立其實是兩個品牌最優的選擇。
榮耀遲早會脫離
榮耀獨立,在2020年這個時間節點,與華為遭受的一些政策上的限制有著一定的關聯性,但是從榮耀的發展歷程以及目標來看,“獨立”其實早已成為榮耀發展的階段性目標。
?
早在2018年9月,榮耀就有內部人士向外吹風,榮耀正計劃從華為體系中脫離,并在香港資本市場上市。該消息甚至透露,“已經到了準備官宣的階段。”
考慮到此時榮耀已經成為中國第五大智能手機品牌,因此,一旦上市必然可以獲得資本市場的追捧,以謀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不過遺憾的是,或許是因為公司層面的博弈,亦或者是為了IoT時代的需要,2018年的榮耀并未邁出實際的一步。
人算不如天算,令榮耀意想不到的是,自2019年開始,美國開始單方面對華為施加政策禁令,這直接影響了華為系終端產品核心零部件的供應,余承東此前就表示“麒麟1020可能是華為最后一款自研高端芯片”。
?
盡管麒麟1020還有半年備貨,但是華為必然會優先分給高端、高溢價的Mate系列產品,因此,2020年下半年,榮耀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政策對核心終端造成的致命影響。
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不久前夜表示,針對此困境,榮耀很有可能將會從華為中獨立出來,以規避美國制裁,換取手機與其他終端的增長。
另一方面,GFK數據顯示,在2019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規模下滑近10%的背景下,榮耀手機在中國市場份額達到了13%,成為總排名第四、增速第二的手機品牌。這也表明了榮耀在產品運作、品牌經營等方面,其實是要比大多數手機廠商要出色不少的。因此,獨立出來之后,當產品在供應鏈層面不再掣肘時,榮耀手機有很大可能依然保持高增速。
?
榮耀獨立,除了在短線上獲得上述兩方面成績外,在長線上更是有著極富想象力的增長空間。
榮耀脫胎于華為。在品牌經營上其實是十分被動的,比如總裁趙明每次開發布會時,都會強調“榮耀一直致力于打造年輕人喜愛的科技潮品”。言下之意,“中年高端用戶群”是一條不可觸摸的紅線,這是華為品牌的領地。而一旦脫離了華為,榮耀將很有可能進一步強化品牌定位,無所顧忌地上提產品線,找到新的增量空間。
其次,在中國智能手機紅利消退的時刻,小米、OPPO、vivo早已開始了出海的征程,但是由于某些原因,華為系手機近幾年在海外市場的推進其實并不理想。
目前,小米海外市場營收占比已達到50%,作為小米的“宿敵”,此前榮耀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小米大肆吞并海外市場,而一旦榮耀獨立出來,那么不光可以繼續狙擊小米,同時也可以更短平快地向全球市場擴張。
?
綜合這兩個層面的因素來考量,不論是從長線的發展,還是華為面臨的短線困境,榮耀獨立這事,雖有無奈的成分,但卻是兩個品牌之間的最優選擇。
困難肉眼可見
盡管我們可以說榮耀獨立有其可期待的一面,但是榮耀與華為緊密相連的性質以及華為所遭遇的現狀又決定了,榮耀獨立的羈絆不僅僅只存在于資本層面,在產品布局、品牌規劃以及供應鏈整合,皆非上嘴唇碰下嘴唇的一日之功。
自2019年開始,隨著5G、IoT技術的逐步成熟,萬物互聯成為了科技行業的新風口。榮耀也在2019年的下半年緊貼華為的“1+8+N全場景”戰略,推出了面向家庭互聯場景的智慧屏產品。
?
從行業來看,在萬物互聯的紅利期,由于設備連接的私密性,大部分玩家目前最看重的方向,就是“跑馬圈地”,搶占市場份額。如果榮耀獨立后,榮耀的手機和榮耀智慧屏等產品依然有較強的關聯性,但是由于此前榮耀的萬物互聯設備隸屬于華為的“1+8+N全場景”的戰略,因此,脫離本身也會極大影響榮耀終端的競爭力。
有意思的是,2018年末,榮耀獨立的風聲正趕上IoT市場爆發的前夜,最終榮耀選擇繼續蟄伏于華為膝下,或許也正是基于這方面的考量。
盡管身在華為屋檐下,榮耀的所有動作都要看老大哥的臉色,但是與之相應的,華為也會在供應鏈層面給予榮耀足夠的扶持。
以智能手機最重要的的芯片為例,由于華為的麒麟芯片自產自銷,榮耀V20搭載的麒麟980芯片成本僅為30美元,作為對比,同期小米9搭載的驍龍855成本卻達到了驚人的149美元。考慮到榮耀V20和小米9同處3000元價位段,成本更低的榮耀V20對比小米9,無疑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率。
如果榮耀獨立,其估計就難以獲得華為進一步的“技術支持”了,必然的選擇就是與小米類似,做一家“組裝廠”,再加上榮耀一直和小米對標,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榮耀的利潤率會進入長期的下跌通道。
?
總體來看,在2020年行將結束的時間節點,榮耀刮起了獨立的風聲,其實不論是對于華為還是對于榮耀來說,都有一定的正向意義——一方面可以幫助華為減負,另一方面可以讓榮耀守住行業地位(未來再回歸華為并非沒有可能),這無疑是在目前環境下,兩個品牌之間可以做出的最佳應對。
但是反過來看,政策限制的突發性又決定了榮耀的獨立也許是一次倉促且無法挽回的戰略部署,如果環境再次改變了呢?那么,此前極具慣性的業務不但很難適應瞬間的航道偏離,甚至會讓榮耀品牌陷入重啟的危險境地。
也許,正是這種雙重的可能性讓榮耀和華為猶疑不決,但是問題來了,現在大家手上的時間籌碼又還有多少呢?
2021-12-16 電科技發布了 《羅永浩劃定重返科技界目標:AR/VR/MR,下一站元宇宙?》的文章
2021-11-17 電科技發布了 《愛奇藝2021Q3財報發布:總收入76億元 會員營收43億元》的文章
2021-11-05 電科技發布了 《將3A大作帶入大屏場景,樂播攜手天翼推出云游戲主機》的文章
2020-03-23 電科技獲得了沐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