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王安憶
除了跳上一段歡快的舞蹈,馬斯克大概找不到別的方式,來釋放滿心喜悅了。
過去一年,特斯拉足足交付了36.75萬輛新車,同比大增50%,而在中國市場,國產Model 3正以每天1000輛的訂單數快速出貨。
2018年還在與產能不足生死相搏的特斯拉,終于安全脫險駛上快車道,多重利好推動之下,特斯拉最新市值攀升至867億美元,首次超過通用和福特的總和。
一派喜慶祥和之下,一個不和諧的音符卻被很多人忽略了。日前,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聲明,已對23起與自動輔助駕駛技術相關的事故展開調查,其中有14起牽扯到了特斯拉。
如果說眼下特斯拉還存在什么硬傷,Autopilot系統算是一個,這套特斯拉最引以為傲的系統,就像一顆會隨時引爆的炸彈,時刻威脅著這家公司的技術形象和產品公信力。
特斯拉總會撞上靜止車輛
2019年12月29日,在美國中北部的印第安納州和西部的南加州,各發生了一起特斯拉撞車致死事故。
在印第安納州,一輛特斯拉Model 3撞上了停車狀態的消防車。當地警方稱,消防車閃爍著應急燈,停在70號洲際公路的左側車道,當時正在處理一起事故。
在印第安納州,一輛Model 3撞上消防車
事故發生后,25歲的特斯拉司機受傷,其23歲的妻子因傷勢過重死在醫院,初步調查已排除了司機吸毒或飲酒等可能性。
在南加州,一輛特斯拉Model S駛出91號高速公路后,超速闖紅燈,撞上了一輛2006款本田思域,造成思域上的兩名乘客當場死亡。
Model S在南加州與本田思域相撞
NHTSA至今尚未確認,這兩起事故中的特斯拉司機,是否在事發時啟用了Autopilot,但兩起事故過程的相關特征,和過往特斯拉因Autopilot引發的車禍高度相似,使得外界頓時開始猜測,是不是Autopilot又闖禍了。
全球首例"自動駕駛"致死車禍,就與特斯拉相關——2016年1月20日,一輛處于自動駕駛狀態的特斯拉Model S,在京港澳高速邯鄲段與前方道路清掃車發生追尾事故,司機不幸身亡。
2016年1月20日的事故被認為是全球首例"自動駕駛"致死車禍
同樣在2016年, Joshua D. Brown駕駛一輛處于Autopilot模式下的特斯拉Model S ,在佛羅里達的一個交叉路口,與前方一輛橫穿公路的拖掛貨車相撞,導致其不幸喪生。
2018年3月,蘋果工程師黃偉倫在加州高速公路上,駕駛一輛特斯拉Model X撞上路中間的水泥隔欄并起火,導致他當場死亡,出事時,車輛同樣開啟了Autopilot系統。
黃偉倫的Model X起火后現場
2019年3月,Jeremy Banner在美國佛羅里達高速上駕駛Model 3時,未能及時剎車或轉向以避開一輛掛著停車標志的半掛車,發生車禍死亡。行駛記錄顯示,兩車相撞前10秒,也啟動了Autopilot系統。
Banner駕駛Model 3發生車禍的現場
而特斯拉撞上停靠在高速公路上的消防車也并非首次,據不完全統計,僅2018年就發生過3起。此外,2019年12月,一位特斯拉司機因回頭照顧后座的狗,追尾了一輛停在路邊的警車。這四起事故的車主均表示,當時汽車是處于Autopilot輔助駕駛模式。
特斯拉追尾警車
當事故以同樣的方式接二連三上演,引發了人們對Autopilot功能安全性的擔憂。而上述死者的家屬也認為,特斯拉對其自動駕駛系統的營銷過于夸大,以至于死者對該技術的性能產生了不切實際的過度信任。
Autopilot是特斯拉的招牌
特斯拉Autopilot系統于2015年10月首次推出。根據NHTSA和汽車工程師學會(SAE)的自動駕駛系統分級標準來看,這套系統只能算是L2級,離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相去甚遠。
然而自Autopilot誕生之初,特斯拉便將自動駕駛技術與續航里程并列,作為產品最大賣點加以宣稱。直到發生致死事故之后,2016年8月16日,特斯拉中文官網才將"自動駕駛"的表述變為"自動輔助駕駛"。
而在Model 3的用戶指南中也開始明確指出,即便處于Autopilot模式,司機也"需接管汽車"、"應當保持警惕"、"切勿依賴這些功能來保障您的安全"。
然而,在特斯拉的粉絲看來,自動駕駛技術一直是特斯拉"未來感"和"科技感"的象征。
盡管選配Autopilot需要額外加錢,比如在中國售價便高達5.6萬元,但不少車主都是沖著這個功能才買了特斯拉,抱有"買了特斯拉而不買AP,等于這車白買"想法的車主比比皆是。
2019年9月底,特斯拉V10軟件更新后附帶了一項智能召喚功能,這頓時引發大量特斯拉車主在停車場"遛"起了車,并將視頻分享到社交網絡。
從多個視頻來看,智能召喚在大多數情況下表現還不錯,車輛甚至能穿越停車場,順利來到車主面前,被認為是"邁入自動駕駛未來的第一步"。
可是也有不少車主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車主叫停智能召喚功能
一位外國車主在測試過程中,讓朋友從特斯拉前面經過,結果該車完全沒有減速的意思,車主只好緊急叫停了這次測試。
也有特斯拉車主在智能召喚模式下遭遇了車損,汽車側方都被障礙物嚴重刮擦。其中一輛 Model S 是在出車庫門時發生剮蹭,而另一位工程師的車則是直接蹭到了隔離柱。
智能召喚模式下特斯拉選擇繞過停車場的積水
從視頻來看,智能召喚非常"謹慎",在復雜路況或者前路變窄時就會"猶豫不決",而大多數特斯拉車主一方面認為該功能十分適合耍酷,但另一方面,又質疑該功能的日常實用性和安全性。
特斯拉始終不肯用激光雷達
在自動駕駛領域,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一直飽受爭議,因為目前業內主流的自動駕駛方案,普遍使用激光雷達傳感器作為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的補充,而馬斯克卻始終堅持,自動駕駛不需要激光雷達,在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統中,也不包含激光雷達。
可是沒有激光雷達,卻讓特斯拉車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佛羅里達致命車禍現場的示意圖
比如2016年Joshua D. Brown的那起致命車禍,特斯拉最終承認,是由于天色過亮,攝像頭將拖掛貨車的白色車身誤認為是白云,而雷達系統則把高大的車身當成了懸空的路標……
當時這款特斯拉搭載的是第一代Autopilot系統,硬件主要包括:1個前置攝像頭、1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傳感器、處理器芯片和機器視覺識別芯片NVIDIA Tegra 3/ Mobileye Q3。
2016年10月,特斯拉更換芯片供應商,推出了第二代Autopilot系統,硬件最高可升級到8個攝像頭、1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傳感器。
2019年4月,特斯拉又發布了Autopilot 3.0套件:包括8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傳感器和一個增強版前向毫米波雷達。
由此可見,特斯拉在純視覺自動駕駛方案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雷達容易忽略靜止的物體
但從特斯拉因自動駕駛引發的幾次重大事故來看,超聲波傳感器和毫米波雷達似乎無法準確識別靜態障礙物,比如停放在馬路中的消防車、警車等車輛——雷達擅長檢測移動目標,但缺乏空間分辨率,算法經常忽略相對于路面靜止的雷達回波。
激光雷達三維建圖
而激光雷達并不依賴環境光,可以通過測量激光束反彈需要的時間,在車輛周圍構建一個三維點云,識別靜物時更加精確可靠。
國產激光雷達為特斯拉補短板
為什么特斯拉堅持不用激光雷達?因為激光雷達實在太貴了,貴到量產車根本無法承受。
裝在車頂的Velodyne64線激光雷達
2012年,谷歌曾公開過自動駕駛汽車的成本,大約在15萬美元,其中由Velodyne開發的64線激光雷達便價值7.5萬美元,剛好占據整車成本的一半。
2015年12月,百度采購Velodyne的64線激光雷達時,售價是70萬元人民幣一個,2016年才降到了50萬元。
Velodyne曾表示,如果訂單能夠達到百萬量級,單個激光雷達的成本有望降到500美元(約3465元)以內。
然而,隨著禾賽、速騰聚創等中國激光雷達公司加入賽道,先后推出遠比Velodyne便宜的產品之后,激光雷達市場的形勢開始轉變。
禾賽科技多線激光雷達
在中國自動駕駛領域,百度、文遠知行,發力無人卡車的圖森未來,無人配送車的新石器等公司,使用的大部分都是禾賽、速騰聚創等公司的國產雷達。
戴姆勒與博世的自動駕駛測試車
而ZOOX、Lyft、卡內基梅隆大學自動駕駛車隊等美國公司,也同樣用了禾賽的激光雷達,就連戴姆勒與博世聯手的自動駕駛測試車,也選了禾賽產品。
這是因為國產激光雷達的性價比很高。現階段,Velodyne用于替換64線產品的128線激光雷達,售價仍需大幾十萬,而禾賽的64線激光雷達單價僅為二十多萬。
速騰聚創的16線激光雷達
而在目前銷量最大的16線激光雷達市場,Velodyne的產品售價為7999美元,直到速騰聚創開售只需2-3萬元的同類產品,Velodyne才在2018年將售價打了對折。
以速騰聚創、禾賽科技、北科天繪、鐳神智能等為代表的國產企業,已經搶占了領軍者Velodyne不少市場份額。
同時,大疆、華為等公司也紛紛加入激光雷達賽道,例如大疆就剛剛推出兩款激光雷達,售價分別為3999元和9999元人民幣,遠比目前市面上動輒數萬元起售的激光雷達要便宜。
大疆官網在售的激光雷達
在國產企業的推動下,一旦符合車規級的激光雷達價格下探到合理區間,那么特斯拉的最后一塊短板也就有望補上了,基于"國產Model 3在年底將實現100%國產化"的承諾,或許在不遠的將來,特斯拉就要用上國產激光雷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