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能源汽車圈如今已是冰火兩重天,一邊是國內造車新勢力2019年集體銷量慘淡,另一邊則是特斯拉國產Model 3正式交付。
不僅如此,特斯拉在近日還宣布了降價消息,再度扔下了一顆“深水炸彈”。
根據特斯拉最新的銷售政策,中國制造Model 3基礎車價從355800元下調至323800元(包含基礎版輔助駕駛功能)。同時,根據國家政策,全系Model 3可免征購置稅,并享受24750元的新能源補貼,最終國產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的售價為29.905萬元,低破了30萬元大關。
此外,國產Model 3選裝項目的價格也進行了一些下調。例如在車漆顏色方面,純黑色車漆之前的選裝價格為9500元,現在調整為免費;珍珠白、冷光銀、深海藍以及此前售價18900元的中國紅車漆均調整為8000元。并且此前售價14200元的19英寸運動輪圈,現在售價下調為6000元。
由此可見,2020年的特斯拉可謂是來勢洶洶,加大了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攻城略地的力度,沒有給造車新勢力們一絲喘息的機會。
特斯拉完成既定目標,造車新勢力無一“及格”
在宣布降價的同時,特斯拉還公布了其2019年第四季度的交付數據,好于市場預期。據悉,特斯拉在該季度創下了電動汽車生產和銷售的新紀錄,交付的汽車總量同比增長了23%,達到11.2萬輛,高于市場預估的10.3679萬輛;其產量也創下了104891輛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1%。
至此,2019年全年特斯拉交付總量約36.75萬輛,比上年增長50%,并完成了早前馬斯克制定的36萬至40萬輛的全年銷售目標。
而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們與之對比,境況則有些慘淡,所定下的2019年銷量目標無一家車企能夠“及格”。
盡管國內新能源車企“領頭羊”蔚來汽車去年6月推出的ES6車型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銷售成績連續三月躋身國內豪華SUV月銷量前十,但根據其最新公布的交付數據來看,即便加上12月的3170輛,其全年累計交付量也僅超過兩萬輛,剛剛達到去年年初定下的4萬輛銷售目標的一半。
除此以外,據公開數據顯示,排名去年前11月銷售榜二至五位的威馬汽車、小鵬汽車、合眾汽車和零跑汽車,去年前11月累計交付量分別為15355輛、12960輛、7385輛以及1000輛,完成率則為15.35%、32.40%、24.62%和10%,同樣不容樂觀。
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量產交付不易,盈利同樣困難重重,但特斯拉似乎正在改變這一局面。
根據特斯拉2019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第三季度營收63.0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68.24 億美元下降 8%,比上一季度的 63.50 億美元下降 1%;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 1.43 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 3.11 億美元相比下降 54%。
盡管營收和凈利潤都在同比下降,但特斯拉卻在時隔兩個季度之后再度實現了盈利,其財務狀況正在逐步好轉。要知道特斯拉在今年第二季度,汽車產量和交付量均創歷史紀錄,營業收入也實現超過50%的同比增長,但卻依舊沒有實現盈利,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達到4.08億美元,同時其毛利率則從第一季度的20.2%下滑至18.9%。
量產、盈利,特斯拉將這兩座國內造車新勢力無法逾越的大山都翻了過去。
馬斯克見證“上海速度”,國產Model 3仍有降價空間
雖然特斯拉去年第四季度的優異成績應歸功于其美國工廠,但位于上海的超級工廠同樣不容忽視。
這座2019年1月7日才破土動工建設的工廠,讓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見證了什么是“上海速度”:2019年8月19日,開工七個月之后,特斯拉中國就已經得到了首張驗收許可證;2019年9月19日,特斯拉中國獲得了全面驗收通過;2019年10月23日,特斯拉中國拿到了生產資質,開始正式生產model 3車型的新能源電動汽車;2019年12月30日,首批國產model 3汽車對特斯拉員工車主進行交付。
一位國家電網上海地區的負責人曾評價特斯拉中國項目:“該工廠的總體接電時長沒超過159個工作日,這一速度相比同等規模客戶的接電時間縮短了50%,比以前最快的客戶都縮短了30%。”
據了解,上海超級工廠采用四大車間自建,分兩階段建設。第一階段為沖壓車間、車身車間、涂裝車間和總裝車間,第二階段為座椅車間、動力系統車間和電機車間。配套供應鏈的生產模式,同美國Fremont工廠類似。投資總額為140億元,其中環保投資為4150萬元,約占0.2%。
按照規劃,工廠整車年產能為15萬臺,生產節拍為約一分鐘3臺車,座椅和動力系統規劃產能匹配整車同樣為15萬臺;電機產能規劃翻倍為30萬臺,約每小時生產47臺。
特斯拉方面也通過官微表示:“我們將繼續專注于擴大在美國的生產,以及在上海新開設的工廠。盡管不到12個月前我們在上海超級工廠破土動工,但我們已經生產了近1000輛可供客戶銷售的汽車,并已開始交付使用。我們還演展示了每周超過3000輛的生產能力,不包括12月下旬開始的本地電池組生產。”
的確,上海工廠的投產讓特斯拉一直以來的產能難題得到了緩解,其大舉搶占中國市場的計劃,正在配合著國產Model 3降價到30萬元以下這一“狠招”加快實施。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興業證券發布的最新一份關于特斯拉國產供應鏈的研究報告,國產Model 3未來還具備27%-34%的降價空間,對應絕對降價金額為8.5萬-10.8萬元,前提是完成供應鏈本土化。
而據媒體報道,當前國產Model 3已有30%零部件國產化,預計2020年7月車身零部件國產化率達到80%,年底達到100%。
總之就目前而言,國內造車新勢力們的價格優勢已經蕩然無存,正在遭受著特斯拉又一次的沖擊。正如此前車和家創始人兼CEO李想所說:“各位汽車行業的前輩和大哥們,特斯拉都已經打到家門口了,咱們就別再搞這些宣傳手段自嗨了。”
特斯拉正在一步一步示范給國內的同行們看,一家真正的新能源車企應該如何存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