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一個不眠之夜,無數人上好鬧鐘天沒亮就爬起來抓起手機瘋狂刷新,他們不是在搶什么一年一度的“雙12”折扣商品,而是在這一天,春運火車票正式開售了。
“回家過年”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上億人年復一年地在神州大地上制造著人類歷史上最嘆為觀止的遷移活動。
每當這個時候,“有一輛車”就會給人帶來極大的安全感,他們不用面對搶不到票回不去家的風險,只需要踏踏實實地等著假期來臨,開車上路,載滿年貨,體面回家。
然而,有一類車主卻是例外。
家住豐臺區的陳先生是一名車主,他開車回家就從沒體面過——他的車是純電動汽車,續航三百多公里,回家的路兩百多公里;此外,春節期間是一年到頭最冷的日子,電池續航直接縮水1/3,再加上跑高速和開空調,他的車連理論續航的一半都到不了。
每當陳先生一家老小在回鄉路上凍得哆哆嗦嗦還不敢開暖風,每行駛一百公里就得到服務區排個把小時的隊充電的時候,他都會拷問自己的靈魂——你是怎么就信了這個貨是汽車的未來的?
“電動爹”,是像陳先生一樣的電動車主們給自己的“愛車”起的一個“尊稱”。這里面蘊含了很復雜的感情——套用一句歌詞“三百六十五里路喲,越過春夏秋……”,一到冬天就卡殼兒。
要不說,北京冬天有一大怪:開著新能源,得把棉被蓋。
這也真的不能全怪在電動汽車頭上,電池活性在低溫條件下迅速降低,是困擾電子產品全行業的根本問題,區別只是手機、平板電腦關機了不會給你撂在路上,汽車可是會給你撂在車流如織的三環主路上的。
誠然,每一個目光長遠的人都對汽車產業的“新四化”深信不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實際上已經潤物細無聲地在方方面面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造車新勢力雨后春筍般涌現,每一家新勢力都以電動汽車作為自己的破題點,智能化車機系統實時聯網,已經給車主帶來了巨大便捷,而隨著5G的發展,車聯網和共享汽車更會實現超越我們想象力的發展。
但是,每每被困服務區充電站的陳先生仍然想問一句——除了純電動力,在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汽車轉變的過程中,就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了嗎?
面對電池技術瓶頸問題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問題,PHEV技術成為廣大車企提出的“破題方案”。
PHEV,即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同時具備純電驅動、燃油驅動和混合驅動多種驅動模式,既可以日常外部充電,通過純電模式行駛,實現零排放和零油耗,又可以在長途駕駛中,以燃油驅動彌補純電續航里程不足的問題,解決電動車主的“里程焦慮”問題。
今天的汽車產業,傳統動力車型經過上百年的發展歷史,已經將“機械藝術”逼近極限,渦輪增壓發動機和自然吸氣發動機已經無法帶來新的使用體驗;純電動EV車型在加速體驗、駕駛平順性和行車噪音控制上都具有壓倒性的先天優勢,但電池技術又成為桎梏其普及的最大問題。
同時兼具EV車型優勢和傳統動力車型可靠性的PHEV技術,就成為當下汽車技術路線的最優選擇。
當下的EV車型,受限于電池特性的桎梏,增加續航里程基本只能靠堆電池,伴隨而來的“副作用”就是電池堆得越多,車身重量就越大,驅動汽車行駛的單位電耗就會隨之增加,在解決這個“自己拉自己”的問題之前,恐怕EV還無法稱之為一個成熟的技術。
PHEV則已經是一條相對成熟的技術路線了。以最前沿、最具代表性的Honda PHEV技術為例,“SPORT HYBRID e+”是Honda領跑行業的插電式混動系統,這套系統在電動化車型驅動單元的高功率、小型化上不斷進化,帶來了跨越式的進步。
比如SPORT HYBRID e+對雙電機系統進行了優化,電機的制作工藝由以往的圓形繞組方式變為方形線圈,這使得電機總體積中線圈的占比從原來的48%上升到60%,而電機總體實現了23%的小型化,功率密度比以往提高到1.4倍,扭矩密度提高到1.3倍。
撇開這些術語翻譯成人話就是——電機“勁兒”變大了,純電驅動能跑得更快了,可以達到160km/h,基本覆蓋了日常用車全部場景,日常駕馭全電動行駛。
再比如SPORT HYBRID e+的IPU(智能動力單元)采用了17kWh的高功率、大容量鋰離子電池,讓長途EV行駛成為可能。在日本JC08工況下的純電動續航里程達到110km以上,電動+發動機的綜合續航里程達到800km以上。
超長續航里程,夠家住豐臺區的陳先生往返老家兩個來回兒的了。
同時Honda的IPU(智能動力單元)更加薄型扁平化,卓越封裝技術打造精致駕乘空間,使車輛實現了更寬敞的座艙和行李箱空間,大大提升了駕乘舒適性,傳統電動車由于電池大量侵占車內空間,導致“后排小板凳”,坐車如同蹲著的現象不會在Honda PHEV車型上出現。
當然它也保留了EV車型的優點——“炸裂”般的提速快感、“絲般順滑”的操控感受,再加上電池組被安放在了底盤位置,降低了車輛重心,進一步提高了車輛的行駛性能,讓汽車具有了迅敏靈動的操控和車隨意動的駕趣。
安全性素來是電動車主最為關心的問題——畢竟腳下那么大一塊布滿化學物質的電池,如同踩著風火輪兒滿世界跑,萬一磕了碰了的,這事兒不敢細想。
SPORT HYBRID e+采用了能夠有效吸收和分散荷載的骨架結構,電池和燃料箱等核心零部件配置在碰撞保護區域內,即便萬一發生事故,也能為所有乘客提供最頂級的被動安全性能,實現了高性能和安全性、信賴感的完美平衡。
車這個物件兒,陪你走過漫漫人生旅途,這么一想選車還真是如同選伴侶,可能還是選成熟點兒的好。
所有人都知道可以實現零排放的純電動、以及采用清潔能源的氫燃料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終極解決方案,但從電動汽車誕生以來超過百年的時間里,新能源汽車經歷了許多次方向的迷茫。
早在1881年,法國就誕生了第一輛可充電的電動汽車,這輛三輪汽車時速可以達到12km/h,比蹬自行車還慢點兒。
這之后電動汽車雖然經歷了一些發展,但隨著1885年第一輛燃油車的發明,在20世紀接近百年的時間里,電動汽車技術被束之高閣,幾乎被人類遺忘。
直到1990年代,隨著世界各國環保意識的增強,以及鋰電技術的誕生,新能源汽車才邁進了新時代。在這一階段,純電驅動雖然仍不能符合民用日常使用要求,但以Honda為代表的“拓荒者”們點亮了混動的“技能樹”。
其中,PHEV就是這棵技能樹上生長得最高的枝椏,比起普通混動HEV,它帶的電池更多,更加“無限接近EV”,而比起純電動EV,它又可以燒油。
已經在PHEV領域深耕二十年的Honda,堪稱致力于“減少發動機參與動力輸出”的“技術宅”。在這方面Honda已經做到了混動車型的極致——城市工況中,發動機介入提供動力比例為2%-3%,即便是在高速工況下,這個比例也只有5%-6%。
作為這棵技能樹的點亮者,Honda將PHEV技術定位為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類似Honda SPORT HYBRID e+這種基于成熟的HEV系統而來的PHEV技術,在可靠性、安全性和燃油經濟性方面,都有著其它品牌無法取代的特點。
這套技術將在2020年正式投入到Honda在中國發布的新車型中,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多元的電動化出行選擇。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可以確定的是,無限接近于EV并且可以長距離無憂行駛的PHEV技術符合當下潮流的發展方向。未來Honda還將推出更為先進的氫能源技術,而所有這些努力,都是向著零碳排放的終極未來進化。(本文首發鈦媒體)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