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富途研究,作者|leeyang
正值雙十一結束,看看自己要還的信用卡,花唄,再看看平時工作收入還一半都夠嗆,想想還不如開一間超市,這樣就可以自己養活自己了,說不定還有養只貓,養條狗,生活不知道有多愜意。
然而這種看起來很好做的小生意,實則蘊含兇險,想想自己只是個體戶,沒啥錢,也沒啥資源,只能靠單打獨斗,而海外知名商超巨頭,如家樂福,麥德龍都紛紛退出中國,想想自己憑啥能賺到錢?如果一個行業散客都賺不到錢,巨頭們的現狀又如何呢?
開超市,第一步當然是租場地,在場地出租領域,租的面積越大,成本反而越低,租的面積越小,總體的租金會越高,就個體戶而言,租金是相當的高,以永輝超市的Mini店為例,平均200平米都有點擠了。
如果自己開個200平的超市,按照最新3.49元/天/平米,一個月的租金成本就2萬多元,一年就差不多25萬元的租金,這還不算租門店要付的「茶水費」,想想自己平時工作,存25萬得多久,開個小型超市,一年就可以把錢包掏空:
然而,那些大的點的公司,比如永輝超市,高鑫零售,他們因為租的足夠大,每平米的租金卻大幅度下降,更有甚者,比如沃爾瑪,永輝超市,大潤發等,會將一部分場地給轉租出去,順便當二房東賺錢,比如下圖的大潤發周圍轉租出去了許多門店。
面對他們如此低廉的租金,如果他們把超市開在你的小店周圍,在成本端,第一步就被競爭垮了,而且隨著門店的人流量起來后,租金可以越收越多,同時開了更多的門店后,租金收入繼續增加。
巨頭開超市,還能收租,你開超市,只能掏租,從租金這一塊,自己開超市明顯就沒有巨頭們更有優勢,不僅如此,那在進貨方面呢?
也許有些朋友是土豪,家里有大量的場地可以使用,這樣當然沒問題,只要能把租出去當包租公的收益比自己開超市的收益低就好,當場地找好后,我們就面臨第二個問題:
「從哪進貨?」
有些商品的經銷商動力強,會主動上門來送貨,還有一些經銷商數量不夠多,需要自己去找貨源,這樣的經銷商體系下,想尋找貨源只能靠自己聯系廠家,還有些專門做配送服務的公司會告訴你,送貨這事,交給他們就好了,可是天上是不會掉餡餅,中間送貨環節多了一層,想整體降低成本,又相對更難一些了。
可怕的是,巨頭們也在這些方面入手,那些連鎖商超們,不斷砸錢去建設自己的物流渠道和供應鏈渠道,這樣一來,巨頭們倒是可以有統一的配送,并且一次性進貨量還大,成本比你還低,同時也方便許多,消耗精力還少。
而且國內巨頭可以借助資本市場融資來不斷砸物流鏈,比如永輝超市在重慶物流基地就能砸四個多億,準備開超市進貨前的自己想想,在進貨這個層面上,既沒有巨頭們進貨成本低,又沒他們配送效率高,一旦巨頭在自己旁邊開個店,自己該如何與巨頭們從何競爭?
巨頭除了成本低,還給你送貨上門,想在人流量上就扼住競爭對手喉嚨。
當你覺得自己前兩點都能搞定,準備與巨頭們一決高下,可怎能想到巨頭們又準備新的玩法「送貨上門」,稍微好一點的如永輝超市,需要你買滿18元才開始送貨上門,過分的則是盒馬鮮生,無門檻起送,覆蓋半徑高達3公里,30分鐘內送達,想想自己一個人看店,忙里忙外就夠累了,巨頭們直接把上門購物的路徑掐死,把貨都送上家了,你咋辦?也開發個APP或者程序,從此和巨頭們競爭?
更過分的是,巨頭們想著租臨街店鋪成本太高,干脆找個沒什么人流量,卻在市區里面的店鋪去做「倉庫」,再招一堆騎手來配送,這樣門店的成本也降下去了,同時配送的效率也因為只用在倉庫里面高效交割,不需要超市里面跑來跑去而提高效率,把客流量卡的死死的。
好了,如果不自己開門店,干脆買超市的股票吧,那巨頭們現狀又如何呢?
在鏖戰的巨頭們,也一樣比較痛苦,過去賣貨叫「零售業」,可是隨著人均收入提高,消費者的需求出現多元化和個性化,那是不是要升級一下,門店裝修下,搞個餐飲啥的,那跟傳統零售又不一樣了,這叫新零售的「到店」業務。
這種說法就是「新零售」,還有就是人越來越懶,大家更愿意在家守著等送貨上門,這跟與傳統零售也不太一樣,這是新零售的「到家」業務,比如美團用「前置倉」來配送,永輝與順豐合作,并且有騰訊和京東入股后的雙重「加持」,用「衛星倉」來配送,樸樸干脆直接落地,開始快速配送,永輝一看見樸樸這架勢就急了,趕緊開始自建倉庫和APP,做出了「永輝買菜」APP,也開始與樸樸全面競爭。
國內目前高密度的社會環境,適合商貿零售業的深度發展,配送業務的快速發展也和傳統行業有所不同,然而隨著房價的大漲,門店租金價格也在上漲,傳統門店將面臨很大的租金壓力。
同時,配送到家則需要大量的「騎手」協助,國內日漸走高的人工成本也將限制騎手們的發展,這就形成一個局面:經營收入>租金成本+騎手成本,否則將出現虧損。
永輝超市在2019年6-9月份開始構造「永輝買菜」APP并逐步投入使用,2019年三季度,銷售費用就狂增8億元,相對2019年4月完成B1輪融資卻跑了很久的樸樸,永輝超市上來就一口氣多燒了近8億元的費用,永輝超市作為集團主體,在運行效率方面還是夠嗆,隨著2017年的永輝云創開始發力,整體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也在不斷攀升,面對源源不斷競爭對手的沖擊,永輝這樣的國內巨擘亦疲于應付。
因而,當下新零售的業態需要提高單店收入,高毛利產品,以及快速周轉,并努力構建供應鏈來降低物流成本,方能在極度紅海的商貿零售市場分得一杯羹,可是作為有著顯著規模效應的超市行業,2016-2018年卻整體被電商行業拖的夠嗆,行業巨頭如高鑫零售等企業,整體周轉率反而不斷下降。超市巨頭也疲于應付各類競爭,這個行業當前的競爭格局算很惡劣。
巨頭們在應對競爭中疲于奔命,散戶開超市毫無招架之力,這個行業,真的不太好。
從當前的業態發展來看,前期在物流鋪設投入巨大的京東,阿里(高鑫零售,盒馬鮮生等),以及不斷打通產地直銷的永輝超市有著很強的供應鏈優勢,在配送方面做的很突出的美團,樸樸有著很強的「到家功能」,這些業態相互交織下,一時難分伯仲,需要待到供應鏈建設,周轉率提高到其他競爭對手暫時難以追趕上的地步方能跑出來,并重新塑造競爭格局,并且前置倉(衛星倉)等互聯網打法。
與傳統能夠實現盈利的外賣,充電寶等行業不同,這些行業主要收入來源于「抽傭」,而「前置倉」則來源于「賣貨」,其存貨有著較大的損耗率,則更類似于共享單車這類高損耗的庫存品,而這一過程,母公司有很多內生利潤的,如阿里系,永輝,美團等公司會走的更遠,尚在依靠燒錢的公司競爭壓力將大許多。
在巨頭們都競爭的不可開交的背景下,作為個體戶,參與巨頭「絞肉機」顯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自己開超市,將面對強大的巨頭們壓倒性的優勢,自己投資商超企業的股票,則需要陪伴企業渡過這一段最黑暗的時光,整體來看,商超行業的股票當前確定性并不高,投資需謹慎,賺錢不容易,開超市有風險,且行且珍惜。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