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企業“走出去”的話題,鮮少被討論。而在國際形勢波詭云譎之時,更有聲音質疑:是否應當繼續探討這一話題?
10月17-18日,由億歐公司、EqualOcean主辦,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四方網盈、深圳市智慧城市建設協會聯合主辦的2019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BATi)于深圳正式舉行。
在17日下午的鏈接?賦能科技出海峰會(BATi)上,億歐公司編委唐鈺婷、創想三維聯合創始人劉輝林、浩方集團副總裁雷平,非程創新兼職合伙人段俠,在圓桌環節圍繞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展開討論。
百分之八十的產品出口海外,消費級3D打印公司創想三維注定要走出去。洞悉科技企業出海困境,浩方集團以品牌服務商的角色助力出海。出海的母題始終是國際分工,非程創新的合伙人提供了自己的視角……
科技出海已積累相當多的案例與見地,中美貿易戰勢必帶來嚴重打擊或許也只是聳人的偽命題。更多關于出海的洞見與思維碰撞的火花,詳見圓桌討論實錄。
以下是圓桌環節發言原文,億歐在不改原意的基礎上,進行了編輯。
主持人:首先請各位做一下自我介紹。
劉輝林:大家好,我是來自創想三維科技公司的劉輝林。我們公司主要生產消費級3D打印機,從2014年公司成立到現在,每年都倍速增長,現在創想三維已經是國內甚至全球出貨量最多的一個3D打印機品牌了。這幾年我們已經全面布局全球化市場,從“走出去”到“走回來”兩線發展,加快在海外建立分公司或服務中心,同時反哺國內,加速在全國各地的布局。
浩方集團副總裁雷平
雷平:大家好,我來自浩方集團。我們公司成立于2006年,以前的主要業務依托于跨境電商這樣的主流業務,2016年,我們公司做了一個很大的戰略轉型,從簡單的跨境電商的賣家變成一個品牌出海的服務商。
我們主要幫中國的企業完成品牌化、互聯網化和全球化的戰略轉型,積累了大量的客戶資源,也深刻感受到中國大量的企業在面新的環境、新的競爭格局、新的業態之下,面臨戰略調整的形勢。我們通過服務幫我們的客戶在戰略牽引、產品定義、品牌營銷、銷售落地方面,形成一個系統的思想和路徑的轉換。今天我們以品牌出海服務商的角色,來跟大家一起交流!
段俠:大家好,我叫段俠。我今年7月份答應非程創新做外部合伙人,一起從零開始孵化這個業務。
加入趣頭條之前,我在華為工作了兩年多,一直在做出海相關業務,致力于解決如果有一天谷歌不讓華為在海外使用 Google Paly 商店,華為應當如何應對的問題。在此之前,我在騰訊工作了接近一年的時間,有幸作為騰訊雙百計劃,參與了對拼多多前身拼好貨的投資過程。此外,我還有豌豆莢頓、Google和微軟的工作經歷。我的第一份工作其實是創業,幫臺灣的客戶和在美臺灣籍客戶做英文版的電子商務網站。
主持人:不管是出海,還是幫助企業走出去,在場的嘉賓都是非常典型的代表,都是在各自的領域有所深耕。我們為什么要選定出海的這條路?如果去到一個新興的市場,我們是需要重新去理解他們的文化去了解他們的規則。大家現在比較關注中美貿易戰的問題,八家中國企業被美列入實體清單。在這樣的一個情形下,我們為什么還要堅定我們往外走這個決心?
劉輝林:我們公司主要從事多面積、消費級的3D打印機。3D打印技術早在80年代就有了,2012年后,這一技術在國內迅速火熱起來。我們剛成立時,進口設備比較多,而我們成立公司的目標之一就是做消費級的高性價比的3D打印機,并且以出口為主。目前我們的市場份額是出口占據80%,國內占據20%。這樣的市場格局,并不是因為我們國家的3D打印技術落后,而是因為海外消費者接受新鮮事物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水平更進一步。
受中美貿易戰影響,我們行業目前已經增加了25%的關稅。考慮到我國相對成熟的3D打印機技術,國家獨特的制造優勢以及公司積淀的產業優勢,國際局勢兼具挑戰與機遇。即使被持續加收關稅,我們仍然有很多競爭優勢。
中美貿易戰已經對我們周邊的一些產業,包括我們上下游的供應鏈有一定的影響,但我認為這不是一件壞事。第一,中國的優勢特別明顯;第二個,中美貿易戰會加速我們企業往著歐洲及其他地區的業務拓展;第三,目前的形勢也要求我們練好內功,以應對目前復雜的國際市場環境。中美貿易戰之后,我們公司產品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并沒有很大的下降,歐美及其東南亞等地區業務量增長非常顯著。國內3D打印機市場穩中有增,我們除了布局海外,也在堅持培育國內市場。
雷平:現在中國的企業其實面對很大的增長的壓力,傳統的OEM的制造商也面臨著訂單不穩定的問題。大量的創新、創業的公司本身的資源非常少面臨如何快速地拓展渠道,快速地實現產品的銷售的問題。在此過程中,三類客戶需要外部資源的牽引,不僅包括思維方式的轉換,還有關乎有效資源的對接。今年,我們聚焦科創企業品牌出海。
深圳有大量的科創企業,想要依托自身的技術、自身的產品,快速實現全球化的布局。我通過與這些創業公司接觸,發現他們實際上還缺少很多資源。
第一,全球化的視野。創業公司往往把生存作為首要,很難建立其一個長遠的規劃。
第二,創業公司更多關注產品和技術的落地,在營銷、渠道、品牌規劃等方面往往資源匱乏。
第三,在后續的實施過程中,往往也缺少一些有效的資源供給。
我們作為一個有效的資源方,往往通過技術、產品,加我們營銷渠道品牌的雙向合一,產生1+1大于2的效果,能夠幫我們深圳大量的科技企業快速地拓展海外市場。
我認為中國的企業下一步要更好地在品牌打造、本地化,與當地的用戶的快速鏈接,粉絲的建立,互聯網手段的引入和線上線下渠道的相互結合方面,快速形成自己一個推進的通路。如果這些體系的方式能取得有效,我認為,在未來,中國會在消費領域涌現更多的強勢品牌。
非程創新兼職合伙人段俠
段俠:我嘗試從兩個方面回答一下主持人的問題:第一,是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要走出去。第二,確定了要走出去的企業,應該怎么選擇。
一個國家的經濟主要有幾個驅動因素。以中國為例,驅動因素首先是外商投資,然后是制造業和出口,最后還有內需。從這個歸類上講,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要走出去的,如果你是做零售、服務業,主要消費者都在內陸的地方,沒有必要走出去。
首先看外商投資,人工智能最頭部的企業基本都上了美國的制裁名單,美國可能不會允許它的政府養老金等渠道資金投資相關的企業,這類企業的融資會受影響,可能需要更積極地走出去。
第二是制造業和出口。根據深圳的出口數據,貨柜出口數量的確在減少。因為深圳的很多工廠為了規避關稅都往外遷了,制造業不出去肯定是不行的。
最后,消費方面。傳音很早就把工廠搬到埃塞俄比亞,現在它已經是埃塞俄比亞納稅能排名第一的外企。如果未來的趨勢是消費者的需求在哪兒,工廠就應該跟到哪兒去的話,這種行業不走出去也不行。
哪些行業應該出去?WTO 價值鏈的年度報告可以帶來一些啟發。中國加入WTO 前后,有兩個行業是特別值得關注,一個行業是電子產品,一個是紡織。美國一直沒有針對這兩個行業增加關稅,是因為一旦增加關稅是會影響到美國老百姓的實際支出的。中國制造的電子產品和紡織產品短期內無法替代,但并不代表一直會如此。制造業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很大,但越來越多的產業價值鏈又往別的區域轉移了。目前,電器制造和紡織這些大的行業其實已經在轉移了,這類企業如果要保持增長,只能跟著出海到消費者聚集的地區,比如東南亞、非洲
主持人:整個大灣區,有非常多的制造業企業在往外走,他們可能長期從事OEM、ODM,現在需要去獲得更好的市場,更高的利潤值,會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創想三維在做海外市場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一些難題,我們又是怎么解決的,是否遇到國內同行的競爭或是遭受品質質疑?
創想三維聯合創始人劉輝林
劉輝林:我認為任何一家企業或者一家科技企業,能夠將產品賣到國外,肯定有它的獨特之處。首先,我們國家的3D打印機技術水平并不落后于其它國家。 就行業來說,3D打印屬于高速增長的一個行業。
我們公司早期做布局的時候,就明確了幾點。第一,要做品質更好的3D打印機。此外,還要建立強大的售后服務體系。在加速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已經在海外建立了售后服務基地,和完善的服務體系。
主持人:浩方幫非常多的企業做出海品牌升級,那在幫企業打造品牌的時候,我們會不會有一些比較獨到的經驗?
雷平:互聯網給中國科技企業帶來了新的機會,你可以通過數據的有效采集,快速地做用戶畫像,甚至可以通過客戶的反饋快速做產品的迭代升級。
第一,目前利用互聯網做品牌升級,做全球化的布局處于非常好的時間點和機會點,可以大大減少早期的投入。
第二,我認為中國未來企業一定要建立起品牌的觀念。得用戶者得天下。如果不能獲取用戶,積累品牌,就不能在時間維度上不斷給自己建立勢能,我覺得大量中國企業對此缺少認知。
第三,做一個海外品牌,整個生態系統非常復雜,涉及銷售、營銷、當地品牌的一些宣傳的路徑,流量的獲取,甚至還有物流、曝光、售后服務等問題。我覺得早期的中國企業可以更多地和專業第三方機構合作,快速拉通鏈條,調動體系,把核心力量聚焦于可控的地方。
第四,我們提出來“生態賦能,品牌出海”, 也是希望大家可以通過資源外部化,資源協同,生態的參與、組合來完成自己品牌出海的系統性的工程。我認為,這有助于出海企業適應變化迅速且多樣的全球化需求,并走得更快更好。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億歐,經億歐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擊轉載說明,違規轉載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