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在互聯網商業圈里有兩個經濟特別火,前幾年盛行的“她經濟”,讓許多自媒體、游戲業等滲入到女性經濟的藍海,而近幾年才開始崛起的“它經濟”,也是讓寵物經濟成為了時下資本追捧的熱門。
寵物經濟熱到什么程度?
據《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城鎮養寵用戶已經達到7355萬人,其中,養狗用戶和養貓用戶最多,分別占比46.1%和30.7%。中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達到1708億,比2017年增長27%。
千億級別市場,每年近3成的增長速度,無疑讓寵物經濟成為資本眼中的新興藍海,據不完全統計,在2018年國內寵物行業總共發生32起融資事件,其中寵物醫療占比25%,寵物食品占比18.75%,寵物服務賽道融資比12.8%。
風頭一時間無二的“它經濟”又是怎樣興起壯大的?
01
在各種孤獨中間,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巴爾扎克
一言蔽之,寵物經濟興盛于情感經濟。人是愿意為情感消費的,這份情感往往會使得我們愿意付出比一般商品或者服務更多的價格。
元宵節的湯圓、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皆是如此,按理來說,湯圓、粽子、月餅等產品都是食物,什么時候吃完全可以看心情,但我們將之與情感寄托掛鉤,就成了特定節日的代表食物。
而且可以發現像粽子、月餅等食物材料品質與制作難度并不高,但如今這些產品的價格卻一路飆升,原因也在于情感溢價。
寵物經濟能夠興起也是在此,有公開調查的數據顯示,如今中國的單身人口已經高達2億,其中8成左右是年輕人。而在這部分年輕人群中,72.19%在外地生活,其中61.47%的人會感到孤獨。
尤其是在當下快節奏的生活與工作壓力下,在外獨居的中青年們感到的精神壓力就越大,對于這份孤獨感需要一些情感的寄托,有人選擇泡吧夜場,有人沉迷游戲社交,還有人選擇了寵物。
有調查顯示,都市寵物主們有超過8成都是把寵物當孩子養的,我家“兒子”、我家“女兒”也是寵物圈最常用的術語。
也正是在這種孤獨感以及養寵物當孩子一般的情感寄托,才使得如今1、2線城市養貓、養狗成為風潮。
并且養寵物也能衍生出許多附加屬性,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社交屬性與額外收入。
養寵物不僅能夠給自己一個情感寄托,也能以寵物交流為引展開更多的社交活動,萌寵圈、寵物交流圈等圈子本身也是社交的一環。
除此之外,寵物也不是只有支出這一項,寵物的繁殖、UGC內容投放等都是可以盈利的點。王思聰的愛犬在微博有著兩百多萬粉絲,同類的寵物大V多不勝數,在云吸貓、云擼狗等風氣的盛行下,萌寵們也有著自己獨特的盈利方式。
這些經濟活動同樣也成為寵物經濟升溫的催化劑,并且根據調查顯示,在諸多寵物主中,只有3成左右的寵物主是真正懂如何養寵物的,那么這剩余的7成也是寵物經濟的核心消費者。
寵物經濟不僅有寵物商品的售賣、醫療、寄養、保養服務等,還有信息社區的一環,寵物信息的分享,養護技巧的內容同樣是互聯網商業的拿手好戲,也正是在這多種經濟細分的賦能以及人群心理的雙向扶持下,寵物經濟才能一飛沖天。
02
除了起勢兇猛之外,寵物經濟未來的天花板也是極高。
放眼國際,越發達的國家對于寵物的投入就越多,有調查顯示,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時,寵物產業就會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以此為樣本對招我國寵物經濟市場,也符合。
相比較國內的市場,美國每年在寵物相關服務上的花費已達54.1億美元,寵物用品及非處方藥的花費達142.8億美元。目前,美國有大約7970萬戶家庭擁有寵物,每年的寵物用品市場規模高達605.9億美元。
而日本關西大學的一份數據顯示:2015年“貓咪經濟”就為日本帶來了超過2.32萬億日元(人民幣約1394億)的經濟價值。
要知道我國的人口大約是美國的四倍,與日本更是相去甚遠,寵物經濟無疑是要與人口掛鉤的,這也就意味著未來我國寵物經濟的發展上限極高,未來的規模也將是最大。
拿國內寵物食品第一股的佩蒂來說,根據其財報顯示2017年佩蒂股份海外銷售收入6.02億元占總營收的95%,而據中寵股份的財報顯示,其境外業務收入達11.57億元,而國內業務收入則只有2.51億元。
這都表明雖然如今國內寵物經濟熱度不小,但仍處于初級階段,具體體現在商品滲透率與客單價上。
比如在美國,光咀嚼類食品一項,平均每只狗一年要消耗掉127份,而在國內咀嚼類食品一年的平均消耗數量僅為12份,相差了幾十倍。
而據《2018年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寵物主們在線下門店平均年消費金額,養狗的為1626.1元,養貓的為1380.2元,這個客單價相比較國外每年3000-5000的飼養費而言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資本活動一般分為兩種,看好行業的發展潛力,有心助力一個企業從小培育到大,成為獨角獸企業的投資稱為產業投資;而單純的出于財務收益目的則稱為財務投資。
而無論是長期投入的產業投資還是短期收益的財務投資,寵物經濟都完美迎合,當下火熱的市場吸引著想要短期決勝負的財務投資資本,而未來長遠的發展潛力也吸引著產業投資資本。
也正是在這種場基礎下,諸多形式各異資本方共同發力,使得“它經濟”一時間成為商業的新興藍海。
但是這個藍海卻是一個能讓來者舒服的躺在上層,卻難以深耕壟斷的“死海”。
03
縱觀國內的寵物品牌可謂是五花八門,佩蒂、瘋狂小狗、mollybox等品牌層出不窮,青山資本也投了不少項目,但這些琳瑯滿目的寵物品牌,卻沒有一個能夠成為像滴滴、美團一樣的行業獨角獸存在。
大多數認為如今行業還處于前中期,沒到洗牌的時候,但是就寵物經濟的構成來說,它很難出現行業獨角獸的存在。
這個要涉及到寵物經濟的具體商業性質。
我們經常用“剃須刀”來形容這種一次消費主體,后續持續賣“刀片”的服務,而對于寵物經濟而言,更適合用汽車做比較。
先是單價上講,市面上不錯品種的寵物貓狗幼崽價格都要過千,有些稀少品種甚至以萬為單位,從客單價來說就不低。
其次就生命周期而言,主流的寵物狗或者寵物貓的壽命大致為8-16年,這個周期與一般汽車的規定周期也極為符合。
最后是后續消費上,油耗相當于寵物口糧,保養相同,維修等同于治療,也因此對于寵物經濟來說,以汽車經濟發展的視角看極為不錯。
那么汽車行業目前有出現過絕對的壟斷者嗎?很顯然沒有。
拋開與寵物最具差異的汽車制造方面不論,汽車的服務品牌中不乏生態很好的佼佼者,但是卻沒有壟斷者,原因就在于地域性。
即使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也沒有說汽車后續的消費只依賴于品牌專營4S店的,這塊蛋糕靠途虎、牛咖斯這些品牌商不能完全啃下來,太大。
這種單位店鋪的地域性決定著每一個4S店或者小型汽修店的輻射范圍,他們能夠輻射的周邊需求就這么大,寵物店也是同理,之前有專門的媒體調查,一個寵物店的輻射范圍就只有周邊幾公里的小區用戶,再遠就很難調動起來了。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互聯網資本在接觸寵物經濟時更喜歡賣寵物食物、玩具等產品,而不是具體的后續服務。寵物電商本質還是零售,它的天花板雖然受寵物數量的限制但更多的基因還是零售,與醫療、保養等服務性產品有所差異。
04
這種性質上的地域性也就導致如今國內寵物店的主流生態——小作坊夫妻店。
寵物經濟中除了零售外,剩余的服務大多都聚集在這種夫妻店中,必要的除去一些重癥需要去較大型的寵物醫院外,基本一些常見疾病問題都是在這些夫妻店中進行診治。
這些夫妻店的內容廣度很大,大多都包含著寄養、醫療、零售、清理等各個維度,這種獨立小作坊形式才是寵物經濟的底層支柱。
也有資本想要嘗試整編這種夫妻店,形成統一品牌規模的小店,但難度很大,首先就是人才問題。
根據金證券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截止去年我國寵物行業整體人才需求量約36.8萬,當前執業獸醫僅約7.7萬人,且每年通過執業考試約1萬人,人才缺口短期難以補足。
而且優秀的寵物醫師需要2-5年的時間進行培養,短時間內人才缺口很難補充,這種供不應求的人才市場中,想要做整編的開銷太大。
同行的競爭是一方面,想要整編總要讓這部分人收益>私營吧,那么相應的品牌方支出就會更多,即使想要強行入局,也將會是相當久一段時間內的入不敷出。
并且有關從業者人才方面,寵物經濟與教育的屬性是一致的。
教育的核心資源是教師,寵物經濟底層的是獸醫,這二者都具有培養不宜且單位人才的可賦能范圍有限制。教師一定時間可教導的人員有限,而獸醫一段時間內能服務的寵物也一樣。
這意味著從業者想要擴大規模就必須招新,而新的人員服務又有限制,導致其行業ROI是幾乎不變的。而這也就使得寵物經濟沒有邊際效益,無法做到隨著規模過著數量而削減成本,與互聯網的商業急速膨脹的本質相悖。
也因此未來寵物經濟會像教育行業一樣,能夠出現像新東方、好未來等知名品牌,但不會形成壟斷,在較低的CR4值下,衍生出幾強領頭,后續小生態圈從業者眾多的生態。
總的來說寵物經濟確實是有著不錯的發展前途,未來可能會出現最大的寵物零售平臺或者寵物信息平臺,但對于醫療、清潔、寄養等服務而言,很難孕育出稱霸行業的獨角獸。不過既然“它經濟”的本質是撫慰心靈,那么未來還是百花齊放的好。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