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以“數字零售賦能新制造”為主題的“《中國傳統加工廠轉型趨勢研究報告》暨貝店‘新制造——廠牌500’計劃”發布活動在“2019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召開。
此次發布活動由貝店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聯合主辦。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王健,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貝貝集團合伙人、貝店副總裁柯尊堯,以及眾多工廠高管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數字零售時代,傳統工廠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新路徑。
發布會現場
近年來,伴隨社交電商興起,其聚集效應使電商能夠真正參與到供應鏈的改造和設計中,對傳統工廠產生深刻影響。而電商與制造業融合日漸加深,一方面為傳統工廠注入新鮮血液,另一方面也促使眾多傳統工廠產生了更加強烈的轉型升級意識。
會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王健正式發布《中國傳統加工廠轉型趨勢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王健
“這幾年,國內傳統加工廠面臨著共同的問題。傳統外貿訂單減少,國內成本上漲,缺乏人才,這讓傳統加工廠的管理層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王健指出,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20年,到如今,消費者時時刻刻都游離在實體市場和互聯網市場。同時,電商也正賦能實體產業,尤其是以社交電商為代表的新型電商,在市場產業鏈和生態鏈重構中開始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事實上,自電商發跡以來,眾多傳統工廠就開始不斷嘗試借力互聯網實現轉型升級,但成功者甚少。究其原因,更多傳統工廠在過去僅將電商視為一種新銷售渠道,并未讓工廠的整體運行模式、機制,真正與電商融合。
報告圖示:電商賦能傳統工廠
隨著社交電商的出現,這一現狀正在逐步改善。據報告顯示,當前中國電商市場正呈現出全新格局,以網絡社交開始成為消費者主流的生存方式,它逐漸在電商市場上發揮了以往電商生態不能起到的作用。對于工廠來說,社交電商不僅對其渠道賦能,更在品牌、數據、產品、服務等各端,實現全面賦能。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
對于社交電商正帶動傳統工廠轉型升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表示認同。他認為,工廠應當抓住社交電商機遇,加強自身營銷能力,提升自身數字化供應鏈能力,豐富自身服務能力。
桑進詞是一家制鞋企業的董事長,2010年他注冊了自己的鞋類品牌歐露姿,并在浙江開設工廠。
“工廠轉型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真的很難。”桑進詞在會上表示,2019年,歐露姿開始與社交電商平臺貝店合作,在轉型路上有了很大起色。
據悉,通過社交電商的社交化分享傳播,歐露姿迅速被廣大消費者認知,并實現單日女鞋銷售量5萬雙的成績。同時,歐露姿還通過社交電商嘗試新款免費試品等創新策略,借助貝店這樣的平臺采集用戶反饋數據,進行產品改良,開發符合消費者預期的全新款式。
毫無疑問,通過社交電商,越來越多如同歐露姿這樣的工廠開始尋找到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的轉型之路。而相對的,通過這樣的形式,社交電商平臺也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樣、更優質、更被用戶接受的產品。
“新制造-廠牌500”計劃正式啟動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權威報告發布,為幫助更多工廠轉型升級,貝店在此次活動上正式啟動了“新制造-廠牌500”計劃。該計劃將聚焦新國貨、新制造,助推中小微制造工廠成長為行業標桿,打造消費者認可、信賴的工廠品牌,帶動各產業帶傳統工廠加速升級。
2018年,貝店推出工廠優選業務,實現平臺直接對接優質工廠,去除所有中間環節,工廠好貨可直達消費者,以此保障消費者購買到價格超優的品質好貨。
貝貝集團合伙人、貝店副總裁柯尊堯
“通過工廠優選,貝店與各個產業帶數以千計的優質工廠發生業務往來。”貝貝集團合伙人、貝店副總裁柯尊堯表示,“我們發現,許多工廠雖然名氣不大,但卻能制作出品質一流的產品。”
據了解,貝店“新制造-廠牌500”計劃將在3年內,通過運營支持、新產品支持、品牌支持三大行動,扶持500家覆蓋各品類的優秀工廠,助力其實現千萬級以上年銷售額。
貝貝集團工廠優選總監高潔介紹,貝店將充分發揮平臺資源和社群用戶優勢,聚力打造中小微制造工廠成長的系統性服務平臺。此次貝店將為入選的500家工廠提供流量、運營思路、數據分析、C2M反向定制、品牌口碑打造、用戶供需模型建立等一系列支持。
可以預見,伴隨社交屬性融入電商生態,傳統工廠與電商間的互補關系將進一步顯現。當越來越多如同貝店這樣的社交電商平臺開始賦能傳統工廠,數字零售將為中國制造業帶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億歐,經億歐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擊轉載說明,違規轉載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