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報是哪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價值投資,成長型投資,量化投資有共性嗎?前一段有幸被邀請去一個量化投資為主題的會議上發言,引發了一些思考,和大家討論。
筆者粗淺認為,影響整體回報的核心因素包括:預期,個體風險,個體回報,時間,和資產配比。顯得高級一點,就是Total Return=F(expectation,risk,return,time,allocation )。而上面提到的每一個因素都很值得深入思考。
首先說說預期,你是樂觀的還是悲觀的。你的預測是基于夢想,分析還是歷史數據?當股票大幅波動,市場忽冷忽熱時,你過往的預期是否會輕易變化?當然,如果你是量化交易者或者數學家,你的預期可能是下一秒用復雜公式算出來的對股價的預判。或者你是否會像大多數短線交易者一樣,去預判下一個季度的公司業績,并以此作為炒股依據。
再來說說風險。騰訊創業和開一家餐館哪個風險更高?量化交易者把風險定義為統計意義上的波動。這是科學的風險定義嗎?巴菲特問過一個問題,如果股票下跌了50%,和之前相比風險高了還是低了?這個問題說明了公式的不合理性,也涉及到投資心理。巴菲特還曾經說過風險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護城河的說法則是對于風險另一個角度的詮釋。
單個項目回報似乎是一個不需要過多討論的因素。但實際上公司價值的上限是有數量級差別的。谷歌或者臉書可能從來沒想象過能做成如此巨大的規模。阿里的高管們在試圖做一家三百億美金的公司時,可能也沒有想到今天能做成三千億。這也說明了選對賽道或者投資目標的重要性。
在牌桌上玩耍的時間限制對于相對和絕對回報也會產生巨大影響。沒有耐心迫或于機構壓力的投資人享受不到復利的巨大作用。2的10次方大約是一千倍,如果再能多等一年回報就變成了兩千倍。而股票市場的神奇就是持股只有幾秒鐘的投資人和持股幾十年的投資人可以在同一個地方愉快地玩耍。
創業公司幾乎都要經歷漫長艱難成長的過程。忍耐力是對早期投資人的必然要求。對于股票,你會長期持有,還是以某種頻率或者標準換馬。按照中國傳統智慧,財富的象征是代表長期持有的貔貅。在等待時間上,個人投資者也許最有優勢。
在所有因素中,影響最大的卻最容易被視若無睹的可能是資產配比。如果十倍股在資產組合中只占1%,對于整體回報不會有太大意義。很多人投資致富重要的原因是重倉房產。但大多數人敢像巴菲特或者段永平那樣用自己的錢超級集中持股嗎?大多數基金經理管理個人資金的時候,敢于冒同樣的風險嗎?看資產配比也許是區分投資,賭博和玩票的最好辦法。
也許有人建議長期重倉指數。但1996年到2000年,標普500翻倍,2000年到2002年,標普500腰斬,2002年到2007年,標普500翻倍,2007年到2009年,標普500腰斬,從2009年到現在,標普漲了三倍。
也許沒有容易掌握的規律才是投資的第一規律。
羊東,賽富基金資深合伙人。主導的投資項目包括完美時空,58同城,知乎,中興軟創,雅座,摩比天線,天汽模等。
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00981.html
來源:虎嗅網 作者: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