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給哈啰的第6次重倉注資。
文? |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李曉蕾??
6月26日,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獨家獲悉,阿里巴巴集團擬在近期投資哈啰出行,金額將達到數億美金級別。這是自2017年12月以來,螞蟻金服對哈啰發起的第6次投資。此前,螞蟻金服已成為哈啰出行的第一大股東。
一位接近阿里巴巴集團高層的人士表示,“阿里巴巴這次投資,不僅因為哈啰在單車領域已成為行業第一,更主要是因為哈啰正從單車升級到兩輪出行生態,這是一個數倍于單車的市場?!?/p>
哈啰出行聯合創始人兼CEO楊磊曾將中國比喻為“兩個輪子上的大國”,楊磊給出的數據是,中國每天有28億次出行,單車日均騎行需求超2億次,兩輪電動車日均騎行需求達7億次。目前看來,兩輪出行市場,已有日均9億次的需求量。
盤活“兩個輪子的生意”正成為哈啰的新征程,而阿里正成為哈啰的重要支持力量。目前共享出行市場已經繞不開TAD(騰訊、阿里、滴滴),在ofo陷資金鏈斷裂,摩拜賣身美團后,哈啰已成為阿里在出行領域狙擊競爭對手的有利武器。
從2016年開始,共享單車之戰就未停歇。燒錢無數的ofo、摩拜,最終難逃困局。2018年下半年開始,名下已無可執行財產,公司股權被凍結等一系列的負面消息將ofo打入深淵;摩拜易主后全面接入美團App,未來將更名為美團單車,財務虧損也讓美團單車開始收縮業務規模;從五環外開來的哈啰單車,則正向北京等一線城市攻城掠地。
轟轟烈烈的共享單車第一階段戰局,無論企業競爭結果如何,都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最后1公里”問題。如今出行領域公司將注意力擴展至更大范圍,希望依靠電動車、助力車等兩輪工具解決最后3公里、5公里的問題。? ? ?
6月26日,“2019羅漢堂數字經濟年會”活動中,楊磊在演講中透露,過去兩年半時間里,哈啰單車已經完成超過120億次出行服務,日均訂單也超過2000萬單。但對比來看,自行車日均騎行需求是2億次,電動車是7億次,市場體量更大。

事實上,哈啰的“兩輪戰略”此前已有端倪。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注意到,此前,哈啰曾先后推出電動二輪車的租售與換電兩個新業務。就在6月12日,哈啰出行還宣布與螞蟻金服、寧德時代成立三方合資公司,投入10億發展電動二輪車“換電”業務。這一模式實際上是“加油站”模式,將電動車自己充電的模式改為“換電”模式。
數據顯示,中國存量電動車的規模有3.5億臺,每年新增的兩輪電動車銷量大概在四千萬臺。哈啰出行預測,全國每天需要充電的兩輪電動車約1億臺次。尤其是今年4月,兩輪電動車新國標正式執行后,共享換電將成為未來的主流趨勢,由此激發出一個超過3000億的大市場。
滴滴也不愿意放過這一千億級存量市場。6月17日晚間,滴滴發布關于兩輪車組織架構調整的內部郵件。郵件中寫道,滴滴出行單車事業部、電單車事業部正式整合升級為兩輪車事業部。在此之前,單車事業部負責滴滴的自有共享單車品牌青桔單車,電單車事業部負責另一個自有品牌“街兔電單車”。這也被看作是滴滴對哈啰兩輪戰略的一次對抗。
自行車加電動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兩輪出行市場,從用戶基數看,兩輪市場體量已大于四輪出行。哈啰給出的數據是,中國每天接近28億次出行,其中有10億次依賴于兩輪出行完成。
另據一位接近阿里螞蟻的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集團和螞蟻金服持續看好哈啰的兩輪大戰略,核心原因還是看好團隊的技術導向、專注力和創新力,哈啰的這些優勢,已經在過去幾年單車大戰的”逆襲”中得到體現。阿里巴巴集團和螞蟻金服的判斷是,”如果有一家公司能做好換電和電動車直租這樣的業務,那一定是哈啰。”
從共享單車激戰中存活,異軍突起并在共享單車大戰中“逆襲”的哈啰,野心所在并不單單止于兩輪生意。在發展兩輪生意的同時,哈啰也正在四輪出行市場展開布局。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觀察,這一點,從2018年,“哈羅單車”更名為“哈啰出行”時就能看出。2018年12月27日,哈啰單車平臺上線順風車平臺,開始在上海、成都開始招募順風車車主。三個月后,2019年2月22日,哈啰順風車業務就已拓展至全國300多個城市。

滴滴順風車陷入安全問題難題,下線整改之際,對其他共享出行平臺來說,已經到了入局的最好時機。
哈啰正背靠阿里,向四輪出行領域挺進。2019年5月,阿里旗下釘釘平臺推送消息稱,將與嘀嗒、哈啰聯合推出順風車業務。在5月27日零時到6月7日24時,釘釘就與哈啰順風車在杭州開展了一場職場順風車測試,收到內測邀請的用戶可直接通過釘釘內置的“錢包”進入體驗順風車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類似微信給到滴滴、拼多多、蘑菇街微信錢包“九宮格”位置的待遇,哈啰相當于也占據了釘釘的“九宮格”之一,成為首個釘釘開放外接入口業務的公司。
截止2018年3月31日,釘釘上的企業組織數量已經超過700萬家,注冊用戶超過1億。釘釘將哈啰順風車內嵌,勢必將為哈啰注入釘釘的私域流量,使其獲得更大的增長力。
目前在哈啰官網的業務介紹中,已經羅列了單車、助力車、電動車、順風車與景區車五類。其打車業務目前還沒有上線,哈啰的權宜之計是借力嘀嗒出行、首汽約車等第三方服務商,填補其在打車業務上的空白。

外界猜測,大出行戰略已經擺上臺面的哈啰,可能也正在開發自有打車產品。而只有等到哈啰正式進軍快車、專車等市場時,哈啰完整的大出行版圖才會完整展現。
不過從目前來看,四輪出行市場,哈啰也僅僅只是在嘗試,對哈啰來說,二輪出行市場才是真正的戰略聚焦中心。
哈啰是共享單車中的破局者。能從各色共享單車激戰中存活下來,除與哈啰本身“精細化運營”、“從三四線城市包圍一二線城市”等原因之外,也與阿里的生態協同分不開。
哈啰在行業中的第一次逆襲,就來源于螞蟻金服的支持。2018年3月,聯合支付寶芝麻信用,全面推行信用免押金模式。要知道,在當時摩拜單車和ofo都在收取押金,哈啰免押騎行的策略迅速吸納一大波用戶。
一直以來,阿里對哈啰的資金也非常關鍵。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梳理發現,從E輪的7億美元,到E+輪20億人民幣,F輪10億美元,再到2018年底哈啰的G輪近40億元人民幣,螞蟻金服一直領投或獨家投資哈啰。尤其螞蟻金服和春華資本領投的G輪,是當時共享單車領域資本退潮半年后,資本市場給出的首筆融資。

螞蟻金服持續押注哈啰出行,目的并不是單純投資一前景項目。哈啰的數百萬日活,也能為支付寶每天帶來數百萬筆交易。并且與哈啰的業務協同,也對阿里整體商業規劃有一定影響。
一位接近阿里螞蟻的知情人士表示,無論是與阿里的交通板塊,還是和其他商業板塊,哈啰出行的業務和阿里體系的協同效應還有很大發展空間?!熬湍脫Q電來說,換電網絡建成后,對阿里體系里的快遞和外賣業務無疑是一大助力。
具體來說,當下整合餓了么和口碑團隊的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團隊,正在與美團全面競爭;淘寶、天貓、聚劃算在新任總裁蔣凡領導下,也打出了未來3倍增長的目標。這些業務都需要基礎配送服務再升級,菜鳥物流借助哈啰出行籌建的換電網絡,可進一步提升服務效率。
前述人士也證實,過去兩年,螞蟻金服和哈啰的生態合作產生了非常高的價值和效益,”哈啰的團隊也表現出色,堪稱是螞蟻非常成功的一次投資。”
毫無疑問,目前的出行市場,滴滴仍是“頭號玩家”,但也正面臨哈啰、嘀嗒、首汽、曹操等的全面夾擊。從哈啰的種種動作來看,哈啰正試圖從出行市場中分到更多的蛋糕。
滴滴在網約車激戰七年間,擁有累計下的龐大用戶基礎,及騰訊給到的流量入口支持的優勢。而哈啰則擁有螞蟻金服給予的重倉資金支持、以及支付寶和釘釘入口的流量支持,兩者的戰爭正隨著業務重合度提升而全面展開。
共享出行市場上,任何玩家都難以繞開騰訊、阿里、滴滴,由三家主導的終局似乎已經到來。但他們中,誰會是最后的贏家,還很難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