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二把刀
11月22日,讀娛曾率先跟進了阿里影業最新的動向,《俞永福出任阿里影業主席》一文對阿里影業的最新進展做了報道和解讀。就在剛剛(12月5日晚),讀娛君又接到信息,阿里巴巴影業董事局主席俞永福將兼任CEO,原CEO張強和原總裁張蔚轉任聯席總裁,向俞永福直接匯報。

同時阿里巴巴影業集團宣布,對組織和業務形態進行全面升級,在內部組織方式上致力于成為內容產業的“高盛型組織”,并推出類似于“業務合伙人”形態的管理結構和激勵機制。
阿里影業要解決“三高”問題
公告發布后,俞永福向阿里巴巴影業全員發出《阿里影業加速度:業務加速,組織升級》郵件(郵件內容附后)。在郵件中他指出,阿里影業的目標不是要成為傳統意義上的影視公司,“非傳統”的屬性決定了阿里影業必須要在行業既有規律基礎上進行模式創新的同時,具備并且持續提升專業能力,以及能夠充分應對行業變化的組織形態。
影視行業資金和人才高度密集,同時也是高風險,具有典型的“三高”特征。中國電影市場近幾年快速發展,尤其是BAT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殺入,帶動了對影視行業的投資熱潮。去年中國電影總票房超過440億元,總體規模與制造業、房地產、互聯網等產業相去甚遠,各路資金涌入這個“小池子”,更是加大了影視行業資金密集度。
另外,影視行業的人才密集度非常高,不僅僅是指活躍在銀幕和媒體上的明星、導演,還包括分布在產業鏈上的管理、策劃、發行、營銷等專業人才,這就是為什么國內外都只有為數不多的公司有實力制作和發行大片。
影視行業的高風險也來源于此,一部大片的制作成本動輒數以億計,連好萊塢這樣成熟的產業體系,都有可能因為一部電影的失敗讓一家公司出現虧損。而中國電影產業的主要收入來自票房,盈利模式較為單一,加劇了影視投資的風險程度。
正是由于資金和人才密集度高,風險高,雖然目前很多公司都在投資影視產業,市場表現得很火爆,但真正賺錢的公司并不多。就像股神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只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是誰在裸泳”。
俞永福就任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之后,他表示要用做實業的心態來從事文化娛樂相關業務,這是一個比決心,比耐心,比能力的過程。作為阿里巴巴大文娛的重要組成部分,阿里影業的發展同樣是個長期過程,因此必須先解決好“三高”問題。
要做內容產業的“高盛型組織”
俞永福在郵件中表示,影視行業資金和人才高度密集,同時具有高風險特征,“基于這樣的行業特征,進入新階段的阿里影業必須升級組織形態和業務形態,更堅決的執行,更有效的推進和更強力的保障。”因而,阿里巴巴影業將推行新的組織形態,業務運行上更加扁平化,組織結構上向業務合伙人形態和心態上升級,成為吸引人才的競爭力平臺,致力于成為內容產業的“高盛型組織”。這將是阿里影業在組織形態和業務保障體系的一次重大創新。
具體措施是,在現有上市公司管理架構下,在內部推行類似于“業務合伙人”形態的管理結構和激勵機制,縱向打通個人上升通道和激勵通道,橫向建立自律和自驅的業務協同形態,使員工的資源和能力轉化為平臺資源和能力,并建設可上可下、擁有充分張力的人才引進和培養的通道。
俞永福表示,未來阿里影業會把業務陣型梳理為前端業務團隊、中臺產品團隊以及后臺保障團隊。業務全力沖刺,前中后臺全面打通。與此同時,建立風險監控模型,解決好業務拓展、產品標準化和風險管理的三者平衡,全力驅動業務需求。
“全產業鏈“布局加速
俞永福出任阿里巴巴影業集團董事局主席,并兼職CEO,這表明其對大文娛板塊的全產業鏈布局已經進入加速階段。
讀娛之前曾經報道過,作為阿里大文娛的領頭人,按照俞永福愛打硬仗、擅長攻堅的風格,他將阿里影業作為大文娛的突破口也很順理成章。截至目前,阿里影業對電影產業鏈上下游的布局在業內首屈一指,內容制作、互聯網宣發、娛樂電商、線下院線、人才培養、國際化等領域都有基于長遠的戰略投入。
“未來很美好,現實很嚴峻,”俞永福在郵件中提到,國內影視行業經過數年的野蠻發展,產業正在進入淘汰升級周期,明年將大批影視企業主動和被動退出,這是對玩家的挑戰,是對實業家的機會。
確實,僅僅用了兩年時間,阿里影業就從成立到初步建立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影視“全產業鏈”。而俞永福接任阿里巴巴影業集團董事局主席后出任CEO,阿里影業將更能夠發揮阿里巴巴大文娛板塊的優勢資源和協同效應。“市場不需要多一家擁有龐大資源的“玩家”,需要的是一家實打實的影視產業公司。我們要把實業做實、做透,進而做大、做強。”
永福致員工信全文:
阿里影業加速度:業務加速,組織升級
各位同學:
相信大家和我一樣,已經感受到行業發生的劇烈變化,經過前三年影視行業在國內的野蠻發展,產業正在進入本輪的淘汰升級周期,明年將有大批影視企業主動和被動退出,未來很美好,現實很嚴峻,這是對玩家的挑戰,是對實業家的機會。
有幾點思考和決定和大家分享。
第一,船至中游,不進則退。
高起點創業兩年多來,阿里影業已經具備了進入新階段的能力。市場不需要多一家擁有龐大資源的“玩家”,需要的是一家實打實的影視產業公司。我們要把實業做實、做透,進而做大、做強。
我們的目標不是要成為傳統意義上的影視公司。“非傳統”的屬性決定了我們在行業的既有規律基礎上進行模式創新的同時,要具備并且持續提升專業能力,以及能夠充分應對行業變化的組織形態。
第二,業務產品化,業務陣型專業化。
這個行業是典型的“三高”分布,資金和人才高度密集,同時也是高風險。
基于這樣的行業特征,我們必須要升級組織形態和業務形態,更堅決的執行,更有效的推進和更強力的保障。
我們會把業務陣型梳理在三條線上:前端業務團隊,中臺產品團隊以及后臺保障團隊。業務全力沖刺,前中后臺全面打通。
為了確保業務團隊的拓展能力,我們要建立強大的中后臺運營支持保障體系,將前端同學的業務需求產品化,同步建立風險監控模型,解決好業務拓展、產品標準化和風險管理的三者平衡,全力驅動業務需求。
第三,合伙心態,吸引人才。
我們要學習并逐步實施符合行業特征的內部組織架構,在現有上市公司管理架構下,在內部組織方式上致力于成為內容產業的“高盛型組織”。業務運行上更加扁平化,組織結構上向業務合伙人形態和心態上升級,成為吸引人才的競爭力平臺。
我們將在現有上市公司管理架構下,在內部推行類似于“業務合伙人”形態的管理結構和激勵機制,縱向打通個人上升通道和激勵通道,橫向建立自律和自驅的業務協同形態,使員工的資源和能力轉化為平臺資源和能力,并建設可上可下、擁有充分張力的人才引進和培養的通道。
變化必須從我們自己開始。基于上述思考,管理層提議,董事會批準,由我兼任阿里巴巴影業集團CEO職務,張強和張蔚將轉任阿里巴巴影業集團聯席總裁,向我直接匯報,這將是我們組織形態和業務保障體系的一次重大創新,業務創新向前,組織創新向前!
在此,我也謹代表阿里巴巴影業集團董事會感謝張強和張蔚在以往崗位上卓越的專業服務,并期待他們在聯席總裁的崗位上繼續突破。
?俞永福 ??
?阿里影業董事局主席
本文屬讀娛原創,轉載請注明,微信ID:hanguoxingyule
讀娛:泛娛樂商業新媒體,圍繞“娛樂+互聯網+商業”。關注影視、音樂、動漫、體育。記錄泛娛樂產業的大情小事。現已加入WeMedia自媒體聯盟成員,已入住虎嗅、鈦媒體、36氪、界面、搜狐娛樂、藍鯨娛樂、百家、I黑馬、一點資訊媒體服務平臺等,讀者可通過以上平臺查看更新文章。
2022-08-26 北京火星眾享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 《領跑兒童暑期檔,奇巴布做了這些事情 》的文章
2022-08-15 北京火星眾享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 《Pico成為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官方指定VR合作伙伴》的文章
2022-08-03 北京火星眾享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 《《斗破蒼穹年番》熱度登頂,動畫之于“大閱文”意味著什么? 》的文章
2022-07-22 北京火星眾享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 《抖音牽手愛奇藝,長短視頻的協作時代要來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