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杰商會秘書長郭基梅還記得12年前,當自己拿著一張寫著簡略方案的紙條一個個拜訪大佬時的情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她所說的“創業“、“一對一導師培訓”是什么意思。
?
在她所拜訪的人中,只有少數幾個人對她的方案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在這幾個人中包括李開復和雷軍。

亞杰商會秘書長 郭基梅
在郭基梅的印象中,在2004年經歷過短暫調整的互聯網行業隨后就開始快速上漲,BAT三家公司也是在此后殺出重圍,分別建立了千億級別的帝國。
?
巧妙的是,在2004年,房地產市場也遭遇了新世紀以來的第一輪調控,盡管如此,隨后的近10年時間中,房地產依然成為了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在此以后,中國經濟詞典中有幾個詞匯就開始具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它們是:房地產、互聯網、投資和出口。
?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另一個新的詞匯開始出現在這個詞典中——創業。這是一個具有先驗意義的詞匯,它的意義出現過多次的調整,比如1998年下崗潮時,“創業”的意義與目前的“創業”就具有很大的不同。

亞杰商會會長、清華控股董事長 徐井宏
亞杰商會會長、清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徐井宏向經濟觀察網表示,上世紀的一部電影的名稱也叫做《創業》,這部電影以王進喜為原型,描述了當年大慶創業時的艱難和石油工人的風貌。“創業在我的理解中就是創立事業”,徐井宏表示。
?
如果從一個宏大的視角觀察,目前的創業與上世紀的創業并沒有太多的不同,它們都在一個恰當的時間出現,并在整個經濟環境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徐井宏看來,目前創業的興起與整體大環境的變動有很大的關系,比如此前中國經濟靠投資、出口和消費三駕馬車拉動,但是在新的經濟形態下,需要尋找一些新的增長點,同時科技浪潮的興起也給目前的創業提供了技術基礎。
?
這種結構性的需求給予了創業這一復雜概念以廣闊的空間,但這一概念自身所遵從的規律又帶來了波折。郭基梅印象中在三個年份中,創業發展出現了一些波折,分別是2004年,2008年和2016年。
?
郭基梅所在的亞杰商會已經成立了12年,11月27日,正好是這一個致力于“培養未來中國科技和商業領袖”的機構成立12周年的日子。這個機構每年會從上千名創業者中選擇出20名進行導師一對一的培訓,在12年的時間中這一機構已經孵化出276名創業者。經過長久的觀察,郭基梅發現每一次波折年份后,就會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比如2004年后的BAT跨越式發展,2008年后垂直電商的發展。

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李稻葵
2017年是不是就會出現一個創業潮的輪回,可能很難有人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但有一些不利的宏觀因素正在卻正在出現,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向經濟觀察網表示,目前全球范圍內保護主義有抬頭的趨向。而與此前的保護主義不同的是,這一輪受到影響的將不僅僅是貿易,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的流動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
對于中國目前的創業者和資本而言,這并不是好事。中國的資本、創業者和市場已經愈加成為整個世界創業創新系統中密不可分的一塊。中國的資本、市場,以色列的技術,美國的標準,一個完整的體系就會面臨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
?
郭基梅還是保持著很大的信心,她所在的亞杰商會已經以公益的原則運營了12年的時間,從亞杰商會搖籃計劃中走出的成功創業者可以列出一個長長的名單。在畢業后,大部分帶領企業成功上市后的創業者都愿意再以導師的身份回到亞杰商會進行一對一的教學,這在郭基梅看來有一種“薪火相傳”的感覺。
?
波浪式前進的創業潮不斷的吸取著技術創新的影響,擁有著非凡遺忘能力的創業者已經絕口不提“O2O”這樣的詞匯,新的科技創業是大部分人向往的方向,由此而來,人工智能、醫療、機器人等詞匯成為了高頻詞匯。但未來具體在哪,這還是一個很難確定的問題。
?
“新常態下的經濟形式各種問題和矛盾依然凸顯,資本市場回歸理性,融資難、創業服務魚龍混雜,同質化嚴重。但新常態下也意味著新的思考,新的跨越,新的動力”,在亞杰商會12周年年會中,郭基梅表達了這樣謹慎樂觀的態度。